Search

問題不正面解決,永遠都存在

兩三年前,羨煞所有船東的郵輪業,可說是在過去十幾年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問題不正面解決,永遠都存在

兩三年前,羨煞所有船東的郵輪業,可說是在過去十幾年來航運業不景氣中一枝獨秀的彗星,每年的績效是以兩位數的成長,然而因為入行的門檻太高,大家只有”可望而不可及”,眼睜睜的看著老外滿坑滿谷的賺.直到COVID-19在鑽石公主倫爆發.
一如股市的循環,怎麼上去的,怎麼下來.如今郵輪業的支出也是驚人的:嘉年華郵輪表示: 一旦所有船隻停頓,其正在進行的船舶和管理費用每月將達2.5億美元。由於該公司表示無法預測何時恢復航行,這是資產負債表上的一個長期項目,僅第二季度就虧損了44億美元。

郵輪業者目前的作法是”宣傳與降價”,宣傳,大家一致否認上船比在岸更容易染疫;降價,趁著暑假旺季推出”比岸上旅館更便宜”的票價突圍.令人傻眼的是竟然”艙位秒殺”?

船長公會昨晚舉行會員大會,公會請求滿堂白髮的老船長們能就自身的經驗與實務,探討”船上的防疫”,希望借重老船長們的意見提供郵輪,軍艦,及一般商船同業一些專業見解,再經彙整與翻譯之後送交國際船長協會.

船上防疫的一些特點: 資源/藥品少;基本上來說病毒多來自岸上輸入;因工作/休閒很難保持社交距離;海上自鄭和以來沒有戴口罩的習慣與文化;船會搖所以上下樓會抓扶手欄(看看捷運);嘔吐物很難百分百清除;沒有”消毒”人員的編制;為了舒適的冷氣形成船內”密閉的循環”;裝潢的材料有利病毒之”活命期”(曾在全船旅客清空後的17天,仍在住房中驗出病毒);游泳池(吐水換氣)健身房(吐氣吸氧)及密閉的三溫暖都成了最佳的病毒媒介;擁擠的餐廳….這些都是船上抗疫的特色節點.

與其花上上億的”停航支出”,不如送一批船員與”傳染病專家”上船當白老鼠,配合”螢光劑”傳播檢測法,找出傳染的途徑面對它;研究它;解決它.這才是海上航行務實與科學的作法.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在台灣,不提倡海洋文化,是辜負了這塊土地,也糟蹋了她所提供的養分,視野及發展. "海洋首都的航海家"(Navigator in Kaohsiung)成立的主旨,在於為下代找出通往"藍海"之路
View all posts